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重庆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故事分享会暨《太平门》首发式成功举行
“破舊立新喚朝陽,太平門外尋太平……”這既是一部小說內容的精華濃縮,更是百年之前那群遠赴重洋,尋求愛國道路的川渝青年學子們的心之所向!10月10日下午,這部以川渝早期革命為背景,留法勤工儉學青年學子的成長為原型創作的小說《太平門》在精典書店舉行了新書首發式。
在首發式現場,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為大家介紹,本書是一部以川渝早期革命為背景,留法勤工儉學青年學子的成長為原型創作的小說,講述了從1910年川漢鐵路籌建,至1920年重慶留法預備學校首批畢業生赴法國勤工儉學,十年間川渝仁人志士尋找救國真理、革命道路的故事。“太平門是川渝青年留法勤工儉學的啟航之門,也是革命志士投身革命洪流的見證之門,更是回望百年奮斗的回望之門。作者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很好地平衡把握,生動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太平門》作者、85后作家、大渡口作協主席徐鵬不光跟讀者、粉絲們分享了自己創作幕后的故事,還頗為動情地感慨:“我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告訴大家,我們的祖國能一路走到今天很不容易,選擇的這條路更是來之不易……”表面上看書中的主要人物徐春風、辛佑國、華少昌、華咸聲都是虛構的,但其實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都是他在中共重慶市委統戰部、中國致公黨重慶市委員會、重慶歐美同學會、大渡口區委區政府等多方支持和協助下,從2018年開始四處奔走,在全國各地圖書館、檔案館查閱收集資料,根據真實的歷史編寫而成。
也正是因為徐鵬對辛亥革命、川渝保路運動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歷史研究得足夠透徹,才有了書中有血有肉的每一個人物,才讓書中的救國報國的歷史故事變得真實豐滿而動人。
在活動現場,華東師范大學附屬中旭學校校長、重慶歐美同學會青委會顧問陳珍國,重慶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喻春喜,重慶歐美同學會荷比盧分會會長譚曉難掩激動之情,紛紛分享了留學報國故事。
“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緒總是回到十幾年前留學的時候。”譚曉的講述令人印象深刻。他回憶,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舉辦后,當他走進教室他的外國同學起立鼓掌,紛紛祝賀中國舉辦了一場成功的奧運會開幕式。那一刻,他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譚曉說,祖國的強大讓身在海外的學子擁有了說話的底氣。只有一代代人接續奮斗,才能讓祖國持續強大,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徐鵬說,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深刻表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有領導中國人民前進的堅強力量,這個堅強力量就是中國共產黨。他計劃再創作兩本長篇小說《魁星樓》和《歌樂山》,把從辛亥革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重慶革命歷史寫成近代三部曲,讓革命精神在生動的故事中得以傳承和發揚。
在首發式活動尾聲,在現場領導、嘉賓、書友們的共同見證下,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上臺與徐鵬為新書《太平門》揭幕,同時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就徐鵬新書《桃源心境》舉行了現場簽約儀式。“愿有一方小院,靜看閑花垂地”,作者徐鵬酷愛庭院,本書將以古今住宅庭院的歷史與文化為切入點,旨在喧囂都市中尋到一片清凈,在自己家中的那一片“桃源之地”覓得更多內心的寧靜與對美好淡泊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推薦圖書
本書是一部以川渝早期革命為背景,留法勤工儉學青年學子的成長為原型創作的小說,講述了從1910年川漢鐵路籌建,至1920年重慶留法預備學校首批畢業生赴法國勤工儉學,十年間川渝人民尋找救國真理、革命道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