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为智慧教育赋能,重庆出版集团推出“教育大脑”

2022-06-06 16:23 重庆出版集团

“雙減”來臨,怎樣提升學校教學和課后服務水平,確保學生學足學好?互聯網時代,如何為廣大師生提供安全可靠、精準有效的學習資源?實施智慧教育,如何消除數據孤島、消弭數字鴻溝、輔助科學決策、實現個性化學習?針對這些問題,重慶出版集團近日研發推出了智慧教育綜合管理平臺——“教育大腦”。重慶日報記者采訪獲悉,該平臺已經完成技術架構,接下來將進行場景測試,隨后將面向全市推廣。

技術創新

智慧出版助推智慧教育發展

“‘教育大腦’是重慶出版集團在人工智能大發展、媒體大融合的背景下立項研發的,也是我們落實中央對出版業提出的新發展要求,打造全國一流新型出版傳媒集團,投身重慶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建設,服務智慧城市、賦能智慧教育的創新產品。”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20年,集團就啟動了“智慧出版”項目,“教育大腦”正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重慶出版集團與教育出版業淵源匪淺,集團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西南人民出版社,積累了70多年的深度服務教育事業的經驗和資源,‘教育大腦’正是以此積淀為基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VR/AR、云計算等新技術打造,本質上說,它是新時期的智慧出版在教育數字化運用方面的創新實踐,是集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教育數據、業務交互融合為一體的智能化教育管理服務系統。”這位負責人說。

為何叫做“教育大腦”?該負責人做了一個形象的解釋,“大腦是人的神經中樞系統,控制著軀體和四肢,‘教育大腦’就是智慧教育的中樞系統,可以對教育相關事務進行統一調度,從而更好地實現智能教學服務、精準教育評價、智能教育治理、智能教育預警等多種功能。”

“統一調度十分必要。”他補充說,今天的學校十分重視教育信息化發展,引入了各種軟件、平臺來承擔教育的相關功能,但大量的市場調研顯示,這些軟件、平臺要么使用率不高、要么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開發建設各自為政、教育資源分散、信息數據不能共享。

“教育大腦”可以將教育相關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進行有效的統一連接,對不同渠道、不同平臺和不同應用的數字內容、數據內容,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采集存儲、交換共享、分析處理、開放應用,形成不斷更新并涵蓋教育相關主體的數據資源和數據資產。

在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加工后,“教育大腦”可生成標準的數據流資產及數據服務,進而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平臺互聯、數據互通、應用協調,并強化在知識生產、資源共享、學習支持、監測評價、管理決策等方面的功能,使大數據可理解、可使用、可管理,并服務于教育教學,實現市級、區縣、學校三級平臺的統一身份認證、統一應用框架、統一服務體系。

內容優質

落實“雙減”要求真正“立德樹人”

“‘教育大腦’首先要解決思想問題,而思想的核心則在于內容。我們深知,在文化教育領域,技術只是手段,內容才是根本。因此,我們堅持以內容為主導的技術服務。”該負責人表示,“市場上文化教育類應用軟件令人目不暇接,但很多都是以技術為主導,那些技術公司基于自身技術開發的產品要么缺乏內容,要么內容沒有授權,要么內容中的信息大量冗余,另外,有的內容還存在知識差錯、結構不合理、不符合學生認知實際等問題,甚至有的還存在意識形態導向問題。‘教育大腦’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他介紹,“教育大腦”首先聚焦于正版、權威、優質的內容建設,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重慶出版社等教材原創單位授權的數字教材為基礎,聚集重慶各重點學校和優秀教師、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等教學教研力量,按照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新課程標準,系統全面地構建涵蓋“德智體美勞”各學科、各學段的教育內容資源體系。

“這些內容資源都按照落實‘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要求進行了嚴格審核評估,既避免了信息重復冗余,也確保了內容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不但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下堅實基礎,也很好地實現了‘雙減’大背景下對教育參與者——老師和學生的優質、高效、精準的智能化服務。”他說。

具體來講,對學生而言,“教育大腦”可根據“學習畫像”提供個性化的內容推薦和學習分析,避免無效刷題,真正落實“雙減”,促進全面發展;對教師而言,可減少重復勞動,推進因材施教,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并通過“教學畫像”實現自身成長和提升;對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管理者而言,可提供實時動態的教育教學狀況感知、預警和分析報告,為教育管理、評價、指揮、培訓等提供有效的決策輔助,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重慶出版集團在建設“教育大腦”的同時,其“5G+智慧教育生態”規劃的32個具體應用已基本建成。如智播云不僅成為重慶市教師培訓、教研活動官方平臺,還在內蒙古自治區國培項目及一些全國性教研活動和培訓中使用;云課堂、優質課資源評審系統、教師申報職稱教學水平考評系統、賽事服務系統等已在重慶教育領域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