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推薦
BOOK RECOMMENDATION

巴蜀变
精彩試讀
楔子
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六月十日,大散關內,興元府城。
由四川宣撫使兼制置使余玠親率的北伐大軍已在城下屯兵月余。來自全蜀各路府州的精銳部隊一匝又一匝地將興元府圍了個水泄不通、蚊蠅弗進。城內的蒙古駐軍斷炊數日、兵疲馬乏,已無計可施。巨大的壓力把每一位蒙古軍人的眉頭擰成了絕望的形狀。
興元城蒙古守將夾谷龍古帶立于城墻望樓之上,顧盼綿延數里的宋軍,又看了一眼身旁因饑渴而站立不穩的士兵,心中不免恓惶。斷糧以來,城下的宋軍已經組織了不下十次的攻城戰。夾谷龍古帶知道若再遭遇一次攻城戰,自己和僅剩的五千草原士兵都將葬身興元。
“余玠!”夾谷龍古帶咬著后槽牙惡狠狠地磨出了這兩個字。他恨余玠,余玠也值得他恨,戎馬一生的他還沒有在宋人手上吃過敗仗。
除了這一次。余玠北伐的大軍不光集結了全蜀的精銳戰力,而且原來已經被蒙軍征掠的州府兵馬也都主動投奔了北伐大軍。最讓夾谷龍古帶驚訝的是,如此聲勢浩大的大軍一路向北,竟可以龐大且迅捷得如同一頭可以像游蛇般前進的大象,突然就出現在了興元城下,打得他措手不及。面對余玠和這樣的軍隊,夾谷龍古帶那與生俱來的戰爭自信被碾成了齏粉。
不過,即使再措手不及,夾谷龍古帶原本還有一線生機。距離最近的蒙古屯田軍就在鳳翔府,與興元城僅僅隔著一座大散關。夾谷龍古帶沒想到,余玠在圍城之前,就悄悄派人先拿下了大散關,并燒毀了棧道。
夾谷龍古帶回想自己的戰爭生涯,還沒有像余玠這樣把后面的事情放到前面來做的經歷,如果余玠先圍攻興元城后攻打大散關會怎么樣?那他一定會來一次突圍,率部隊從大散關撤退,如果突圍失敗,鳳翔府的屯田軍也會從大散關入蜀支援,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淪落到現在這步田地。在戰術上,余玠想在了夾谷龍古帶的前面。所以,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夾谷龍古帶已然是余玠的手下敗將。
“除非長生天佑我,讓鳳翔屯田軍神兵天降。”夾谷龍古帶低聲嘀咕了一句,而后搖搖頭,處境多么絕望,想法便有多么可笑。他氣急敗壞地奪過身邊士兵的長槍,朝著宋營的方向狠狠地擲了過去。他在八歲的時候就能用這招獵殺兔子或者狼,十五歲的時候部落里已經沒有人能在射程和準度上贏他。這一次,他用盡全力。長槍的速度很快,槍身不停地旋轉抖動著,而后像一只捕獵的黑鳶直線下沖,“嚓”,整個槍頭都沒入了土壤。他泄憤似的一槍沒有命中任何目標,射程也遠遠未及宋軍大營。
夾谷龍古帶受命于蒙古漢地事務總領忽必烈,常年縱橫在秦隴一帶的宋蒙邊界,日夜延頸企踵于那號稱人間天府的巴山蜀水。沉酣于戰事的他常常夢見自己立馬山城重慶,指揮日益強大的蒙古水軍,從朝天門碼頭順長江而下,直搗南宋都城臨安,成為蒙哥大汗最倚仗的將軍和草原女人們的英雄。
可是,過了今天也許他就再也沒有機會做這樣的夢了,因為此時興元城下的宋軍正在為最后一次攻城做著準備。
一支支裝甲步兵從四面八方的軍帳向正對著興元門的集結場會合,鐵甲鏗鏘,頭盔上的紅纓颯颯,如火苗般跳動。集結場上,新制的羽箭成捆成捆地堆積成一個小山丘,嶄新的箭鏃反射著陽光,閃亮得令人心驚。一架架攀墻云梯整齊地擺放在箭山的邊上,維修加固后的沖車停在集結場的最前端,尖端包裹著鐵皮的錐形撞木冷冷地指向緊閉的興元門。
余玠和冉璞、王堅兩位前鋒將立于集結場的高臺之上,來自全蜀的十位都統立于三人的對面,都統的身后是各自麾下的部隊。此時,各路軍隊的纛都換成了統一的余字旗,所有人都注視著高臺上的余玠。
余玠向前一步,抬手朝興元城墻上的夾谷龍古帶一指,用勢在必得的口吻訓道:“將士們,我們圍攻興元城已逾一月,我知道這一個多月來你們無時無刻不在期待著今天,期待著拿下興元城。”有幾支激進的隊伍已經準備操戟吶喊。余玠見狀接著說道:“從城里回來的探子報告,那些守城的蒙古兵已經多日沒有進食,而我們每個人都飽餐了壯行的酒肉,蓄足了精神。我想,就在今日今時,我們必能一鼓作氣,以一敵百拿下興元城,從此拒韃靼于蜀隴之外,保全大宋國土和百姓不再受草原鐵蹄的蹂躪。將士們,你們有沒有信心?”戰爭之中,消耗兵力最大的便是攻城戰,若不能速戰速決,軍心便會快速消耗,所以在攻城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凝心聚力,激勵士氣。余玠深知給士兵們樹立信心的重要性。
“有!有!有!”全軍齊聲表態,聲動天地,余玠滿意地點點頭。
“還我河山!劍指汴京!”十支部隊中,利戎司士兵在都統王夔的帶領下率先喊出了口號,接著其余九支隊伍也不甘示弱喊出了自己的口號。
“趕韃靼!奪興元!”
“不奪興元,誓不回蜀!”
“精忠報國!重拾山河!”
“奪回興元城!打到北山北!”
一時間口號蜂起,每支隊伍都想把其他隊伍的聲音壓下去,在余玠面前出風頭,聲音一撥高過一撥。王夔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揮劍繼續高聲叫喊。余玠眉頭微皺,若再互相較勁似的比下去,于統一軍心不利,他示意王堅趕緊吹響進攻的號角。
隨著號角的吹響,各支隊伍便沒有繼續在聲音上較勁,而是按照戰術的安排紛紛開拔。
(節選《巴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