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推薦
BOOK RECOMMENDATION

游艺——清代琴乐文化生态研究
圖書介紹
《游藝——清代琴樂文化生態研究》系吳安宇教授在三年讀博期間,經過選題、定題、進而完成的有關清代琴樂生存發展的文化背景文化生態的研究成果。書中作者創造性地提出“游藝”這一概念,并運用音樂史學、樂律學、琴學,以及音樂文學、音樂社會學、音樂傳播學、音樂地理學、民族音樂學等不同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從多學科有機結合的視角,進行論證研究。全書分為上篇和下篇兩部分,就游藝的歷史演變和游藝的文化生態分析展開研究和討論。
作者介紹:
吳安宇,1978年出生,女,祖籍湘陰,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二十年來主要從事宋元明清四朝古琴史研究,在國內A類期刊《音樂研究》、《中國音樂學》等雜志報紙發表了《清代琴人游藝現象分析》《游藝:清代琴樂傳播主體及特征》《乾隆中后期琴樂復古思潮研究》等15萬字學術論文,并主持了省部級社科項目3項,《游藝:清代古琴文化生態系統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湖南抗戰音樂活動研究》(省社科一般項目)。2015年始逐漸轉入古代詩樂研究,主持了第一批國家重點社科冷門“絕學”研究項目《南宋以降<詩經>樂譜文獻整理與研究》。
第一章 游藝概念辨析
琴人游藝是一種琴樂文化,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存在,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意識,包括社會生活習俗、學術思潮、時代精神等等。研究和總結古人的思想和精神,不僅需要認真研讀古人遺留的文集和論著,更需要研究古人行為方式和社會現象。其原因就在于,古人著述行文常秉承以道德操守為根本的文化傳統,文字表述往往聚焦于德、禮、道、義,正所謂“重道義輕財利”,故其經濟、生存和生理需求往往被遮蔽。但顯然,藝術家們的藝術表現動力大部分來自于生活情感,而無形的精神層面與有形的物質經濟層面有著不可割舍的聯系。如果只關注藝術家文字中所表達的理性的精神追求,是無法全面把握其藝術活動的整體面貌和深層特質的。故僅注重從文學視角來探討古人思想的研究方式很容易形成視域之蔽,而若能同時關注到社會現象和行為方式,從生成古人思想、形成時代精神的深層因素——經濟、生存、社會交往等方面著手來研究,或可去其蔽,從而更加接近文學藝術生成時的歷史真實。
(節選自《游藝——清代琴樂文化生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