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推薦

BOOK RECOMMENDATION
首頁 >  圖書推薦 >  詳情

养生就是养脏腑——<黄帝内经>的健康智慧

¥48.00
作者: 吴倩
ISBN:
裝幀: 平装
開本:
字數: 0 千字
售價: 48.00
頁數: 0

《養生就是養臟腑——<黃帝內經>的健康智慧》一書攫取了《黃帝內經》中關于防病、治病、 養生、保健的理論知識,尤其從人體五臟六腑的生理、病理特性及臟腑相生相克的規律等內容進行系統闡述,用科普知識理論及通俗易懂的語言,列舉了發生在人們自身或日常臨床多見的事件案例,圖文并茂地向廣大民眾講述、展示如何進行養生、保健,使大眾了解、掌握人體如何適應自然、遵循五臟六腑的正常變化規律,并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理性地進行健康促進,把健康的金鑰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書幾乎囊括了《黃帝內經》中所有的臟腑養生方法及原理,編者通過對這些方法和理論進行解讀,根據其中對五臟六腑的特性闡述及養生、攝生的觀念,結合臨床實證診療經驗,系統闡述了人體五臟六腑容易出現的多種失調癥狀,并針對相應的臟腑病癥提出日常保健調理指導方案,包括食療、穴位按摩、運動療法、呼吸療法等。

作者簡介

吳倩,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醫學碩士,重慶市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學教研室秘書,成都中醫藥大學2019年度醫教聯合優秀教師,師從重慶市名中醫張傳志先生,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疾病。

精彩試讀

如果誰以為,讀完《黃帝內經》就懂得如何養生,那他就錯了。

其實,《黃帝內經》中并沒有講如何養生,而只是描述了人怎樣順應自然、順應自我去生活。

在這個信息過量的時代,我們見到太多被“知識”刺激而形成“養生焦慮”的人。這類人群以45~65歲、有一定知識儲備和膽汁質氣質的城市居民為代表,他們定時收看各大電視臺的養生專欄,在圖書展銷會上鎖定所有封面帶“養生”“保健”“長壽”“不生病”字眼的圖書,并成為蜂蜜、阿膠、蟲草、三七粉、西洋參的主要購買力,也成為了在子女面前嘮叨后遭到回避的對象。

我們真得非要忙活點什么才能保養身體嗎?

我的恩師張傳志先生,可能是面相最年輕的重慶市名老中醫了。恩師年近七旬,體態勻稱、面容潤澤,有的患者以為他才五十上下。

老師說,他沒有什么養生秘訣,也不吃任何保健品,就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飲食均衡,心態平和,不爭不搶,不急不躁,然后每周去游泳鍛煉。

老師接診患者時,也不隨便建議他們“忌口”或“保暖”等,而在患者問服中藥的忌口問題時,他常哈哈一笑地說:“愛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過量就行。”

中醫有言:“胃以喜為補。”意思就是,如果你特別想吃什么,那就說明身體需要什么,只要不過量就行。

其實,我們不用去糾結吃什么、怎么吃,能不能喝涼水,該不該穿襪子,不用為養生保健消耗太多心力。我們更應該靜下來,體會自己的身體要表達什么、需要什么,然后讓自己忙碌、爭斗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身體與心靈達成和解。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體質和不同的心性。我們無法復制別人的生活方式,也無需因為沒有按照某養生專欄里傳達的那樣去做而焦慮。我們需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讓我們的身體與心靈越來越順應和諧,讓人與自然越來越順應和諧。

這才是《黃帝內經》里述說的內容,也是本書想要傳遞的生活方式。

在本書出版之際,感謝恩師張傳志先生的指導,感謝重慶市中醫院的幫助,感謝重慶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因為個人水平有限,拙作難免多有疏漏,請大家指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吳倩

2017 年11 月

 


 

暫無數據
您可能感興趣
日日减糖
日日减糖
好食课
¥58.00